
NIKON光刻機的主要組成部分:照明系(光源+產生均勻光的光路),STAGE(包括RETICLE STAGE和WAFER STAGE),鏡頭(這個是光刻機的核心),搬送系(wafer handler+ reticle handler),alignment (WGA, LSA, FIA)。另外半導體的工作溫度是23度,要保證wafer在恒溫和無particle的環境,一個chamber是必須的。
照明系:光刻機的原理就是用光來投射到reticle上產生衍射,然后鏡頭收集到光匯聚到wafer上,形成圖形,所以光是產生圖形的必要條件。一般stepper都是用汞燈做光源,最早有1kw,2kw到最后發展到了5kw,后來為了提高分辨率,采用了新的光源:laser,分為Krf(248nm)和Arf(193nm),laser也是不斷在增加功率,現在最高的可以達到60kw級別了。在相同的曝光量下,光源的功率越高,曝光需要的時間越少,這樣單位時間里面產能越高。
stage,直接理解就是工作臺。每一片wafer就是放在這個工作臺上進行曝光的。因為一個產品不可能只曝一層就可以了,這就需要每一層之間的overlay要非常小,不至于產品報廢。Stage的工作精度是保證Overlay的重要因素之一。為什么說“之一”呢?因為曝光的過程是各個module合作的結果,要每一個module都很好才能生產出合格的產品。除了stage,alignment系統和Lens的畸變都會影響到Overlay的結果。
Stage都有那些東西呢?首先要有水平方向移動的驅動部件,比較老的機器如G6和I8等stepper都是有刷電機帶動絲桿,等到先進一點的機器如I14,就發展到用線性馬達驅動了,stage使用的是氣浮臺,阻力比絲桿小很多,這樣速度也就上去了。除了水平方向,垂直方向也要可以動作,這樣才能保證wafer在lens的焦面上工作。熟悉老的機器的TX知道WS專門有一個叫Z-stage的組成部分,它是chuck下面有一個楔形機構,用一個馬達拖動,通過這個楔形機構使水平運動轉化為垂直運動。等到更先進一點的機器,從I12開始,Z-stage和leveling stage集成到一起,在chuck底下平均分布這三個帶楔形機構的馬達,叫Z-thita馬達,這三個馬達向同一方向運動,就能達到Z方向運動的目的,向不懂方向運動,就可以補償leveling。什么叫leveling?就是找到水平面。這個水平面不是絕對水平面,而是焦面。lens的焦面不可能做到完全水平,多多少少會有一點傾斜,而且wafer表面經過多層工藝,表面上已經是高低不平,所以每次曝光之前都要把這個水平面找到,在leveling系統和leveling stage的共同作用下,補償這個offset。
NIKON的stage是一種塔狀設計,最底層是XY方向運動的stage,上面是Z-stage,再上面一層就是leveling stage,再上面就是Theta stage,然后就是chuck了。但是從i12開始,Leveing staage和theta stage被取消了,這樣就精簡了很多,所以i12以后的設計還是比較科學的。
上一篇:沒有上一篇!
下一篇:沒有下一篇!